热门标签
热门文章

存5年,年化收益4.7%,竟然是真的!

近两年,银行存款利率连连下调,


五年定存利率已降至2.5%。


01.png


低利率,迫使我们寻找新的储蓄渠道。
像之前的“3.5%的储蓄保险”、“跨省存款”、“国债”等等。
都是挪储的常用方法。
但有人仍不满足,还想找利率更高的产品。
这不,就被我一个朋友找到了:


02.png


在某宝里,有个“4%+专区”,
这里的产品,年化收益率都能达到4%以上。
像下面这款产品的估算:
钱放5年就能有4.7%;
如果放10年,年化收益高达6.52%


03.png


说实话,看得我都心动了,
这可比放银行强多了!
正当我想点进去LOOK时,
有意思的事发生了,“4%+专区”竟然消失了!


04.png


这,也太巧了...
好在我保留了截图,产品也还能找到。
那就帮我这位朋友分析分析:

看看是否值得入手!

一、产品模式及特点


从上图,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:就是保司的专属养老保险

可这不是用来养老吗?

怎么也变成中短期理财险了?

要想搞懂,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“专属养老保险”。

05.png

专属养老保险,是按指定政策开发的,所以产品模式上,各家产品相差不大。

特点1:多账户运作

目前专属养老保险,都设计有两个账户:

稳健账户:保底利率高

进取账户:保底利率低

进取账户追求的是更高收益,所以波动性也会更大。

特点2:养老专用的属性强

因为养老的专属特性,

所以产品设计上,会想方设法让你把钱留到退休。

比如,我们投入的钱,在前期退出会有收益损失:

前5年退出:必然不能超过所交保费;

6-10年退出:收益部分最高只能拿到75%;

10年以后退出:收益部分最高只能拿到90%;

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后退出:退保金为零。

特点3:可节税

每年最高有12000元的额度;

个人养老金账户,收益部分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

在领取环节,会单独按3%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。

满额买入,不同税率可节税金额如下:

06.png

可以看到,对于收入高的人群,节税力度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
二、牛X的结算收益


我们来看下,首批试点的7款专属养老保险,在2022年的结算利率:

07.png

有没有感觉很牛?

在存款利率破3的时代,

专属养老保险的结算利率,竟然能达到这么高!

稳健型:最低结算利率4.0%,最高5.15%;

进取型:最低结算利率5.0%,最高5.7%。

说实话,看的我都留口水。

行情好时,资金放入进取账户,追求更高利益;

行情不好时,把资金转到稳定账户,还有保底利益可拿。

进可攻,退可守!

是不是有想买的冲动?

先不急,除了看利益,我们也要看风险。


三、达到4.7%需要什么条件
一、4.7%是如何计算出来的?


很多人看到预估4.7%的年化收益,但并不清楚是如何计算出来的。

08.png

这里,保君帮大家解答下:

首先,4.7%是持有满5年时,选择退保,估算的年化单利。

其次,该进取账户公布的2022年结算利率为5.6%。

所谓的5年利率,均采用了2022年的结算利率。

投入1万,进入账户时不需要扣手续费,按5.6%的利率计算如下:

满5年时账户价值=10000+(13131.66-10000)*75%=12348.74

年化收益率(单利)=(12348.74-10000)/10000/5=4.7%

算出来,竟然与宣传的一样。

同样原理,可以计算出:满10年时退出,年化收益率为6.52%(单利)。

预估收益还是可以的。

二、达到4.7%的必要条件

1. 在这5年内,结算利率需要稳定在5.6%以上。

最终的收益率,是建立在未来5年,每年结算利率都为5.6%的基础上。

所以,如果未来结算利率有较大的浮动、低于5.6%的结算利率,最终可能达不到4.7%的水平。

能确定的只有保底利率。

2. 退保时的年龄,不能在养老金领取期内。

在养老金开始领取后,现价为零,主动退保为零,也就是本金和收益全部消失了。

所以主动退出时间一定不能在养老金期。

小结:用4.7%作为预估是没问题的,但它并不是一定能实现。

三、如果加上节税,利益更高?

如果用个人养老账户里的资金投保,

因为有节税功能,最终利益肯定还会更高些。

缺点是:

每年只有12000元限额,

如果主动退保取现,退出的金额只能留在个人养老账户里。

这点一定要注意,个人养老账户里的钱只能购买产品,或退休后才能从中领取。


四、总结


1、在产品宣传上,他们很喜欢用“预估收益”这个词,预估只是以以往数据分析未来,这是不确定的。

不要看到预估4.7%,就认为自己一定能拿到!

2、专属养老保险,一定要看清它的定位。

如果想在退休后增加一笔养老金,专属养老保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
如果只把它当成中短期收益产品,就要注意非保证收益部分了。


上一篇:存款利率又双叒叕下降了,这件事该提前准备了! 下一篇:围观!正宗3.0%养老年金险,发现一个新亮点!
分享到:
相关视频
相关问答
保险顾问

资深20年保险专家

医保局信息查询